1. 主页 > 风土民情 > 历史文化

白龙古炮台的"海防记忆":大清国门与胡志明小道的交汇点

    引言:一座炮台见证的百年风云

    在广西防城港白龙半岛的悬崖峭壁上,"白龙古炮台的'海防记忆'"正静静诉说着跨越三个世纪的故事。这座始建于1887年的军事要塞,既是大清王朝在北部湾的最后一道海防线,又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援越抗美"胡志明小道"的海上起点。今天,让我们走进这座独特的"大清国门与胡志明小道的交汇点",触摸那些斑驳石墙上镌刻的历史记忆。

白龙古炮台.jpg

    一、双重身份的历史见证者

    1. 时空交织的军事坐标

    作为"白龙古炮台的'海防记忆'"核心载体,这座遗址完美诠释了"大清国门与胡志明小道的交汇点"的独特价值:

    ① 清代(1887-1911):4门德国克虏伯大炮守护南疆

    ② 抗战时期:中国军队的海防观察哨

    ③ 越战期间:"海上胡志明小道"物资中转站

    2. 建筑中的历史密码

    ① 炮位布局:呈120度夹角形成交叉火力网

    ② 隐蔽设计:利用海蚀洞穴建造地下弹药库

    ③ 双语铭刻:德文炮械编号与中文操炮要诀并存

    二、大清海防的最后倔强

    1. 白龙炮台的战略地位

    在"白龙古炮台的'海防记忆'"中,最辉煌的篇章当属其作为"大清国门"的岁月:

    ① 防御半径:主炮射程达8公里,覆盖珍珠港入口

    ② 驻军规模:巅峰时期驻扎绿营兵127人

    ③ 战斗记录:1900年击退法国侦察舰"金星号"

    2. 鲜为人知的守军生活

    ① 淡水系统:利用岩缝收集雨水

    ② 信号体系:以旗语与企沙炮台联动

    ③ 文娱活动:炮台墙壁上发现的象棋刻痕

白龙古炮台2.jpg

    三、胡志明小道的海上起点

    1. 隐秘的援越通道

    "白龙古炮台的'海防记忆'"在越战时期书写了新篇,成为"大清国门与胡志明小道的交汇点":

    ① 运输物资:枪支、药品、无线电设备

    ② 转运方式:伪装成渔船的改装机帆船

    ③ 历史数据:1965-1972年间输送物资20余万吨

    2. 民间智慧创造的奇迹

    ① 潮汐计算:利用农历十一、廿六的大潮出航

    ② 信号系统:渔网悬挂方式传递暗号

    ③ 隐蔽技巧:将武器藏于腌制海货的下层

    四、穿越时空的探访攻略

    🕰️ 沉浸式体验推荐

    ① "一日炮兵"体验(操作仿制克虏伯大炮模型)

    ② 暗夜寻踪(持老式马灯重走物资转运路线)

    ③ 口述历史工作坊(聆听亲历者回忆)

    📌 参观贴士

    ① 最佳时段:清晨(海雾缭绕最有历史感)

    ② 必看细节:炮台西墙的弹痕与越战时期标语

    ③ 周边联动:结合三汊港海防遗址规划一日游

    结语:永不褪色的海防记忆

    站在"白龙古炮台的'海防记忆'"遗址上,既能遥想当年克虏伯大炮轰鸣的震撼,又能感受"胡志明小道"上无声的奉献。这座"大清国门与胡志明小道的交汇点",用斑驳的炮管讲述着:真正的防线,不仅筑在海岸,更刻在人心。它的故事提醒我们,和平从来都需要守护,而历史,永远值得铭记。

    (你还探访过哪些承载多重历史记忆的遗址?欢迎分享你的发现!)

声明:

1.本文由广西途趣旅游网发布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

2.文中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邮箱:3383048922@qq.com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lu20100777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